现代设施农业势在必行。一方面,通过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来突破资源环境制约,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;另一方面,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、设施化、集约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农业强国建设加速助力。

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

向设施农业要食物,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,约70%的肉蛋奶和52%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。今年6月,我国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,对全面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作出部署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,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,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,跨越时空,拓宽发展边界,涵盖设施种植、设施畜牧、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。

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,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占食物消费总量的41%,其中30%是设施生产,设施蔬菜产业为保障“菜篮子”稳定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;全国肉类、禽蛋、奶类70%由规模养殖场提供,设施渔业养殖产量占水产品养殖产量的52% 。

今年7月,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发布了《生猪多层养殖技术指导意见》,生猪养殖用地资源紧张,发展养殖业需向立体要空间,提升设施农业高度集约化、标准化、设施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生猪多层养殖的新模式发展奠定基础。

事实上,设施种植业并不是新生事物,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辽宁就有了暖窖生产蔬菜,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,如今,寿光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,机械化、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。

设施农业的应用,有效地拓宽了作物生长的时间与空间,极大地丰富了我们食物的种类。从空间上看,我国耕地有限且有严格的用途管制,可用于生产非粮食类产品的增量面积几乎没有,必须通过发展设施农业,增加果蔬菌和肉蛋奶等的供给。从时间上看,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,实现时不分四季、地不分南北,促进了农产品周年供应。从品种来看,设施农业不仅可以大面积用于蔬菜、水果、花卉等园艺作物,也越来越多用于水产和畜牧养殖等领域。

同时,目前的设施农业,特别是设施种植业,也存在着一些问题。例如,部分地区发展设施种植业的区域不合理,经常遭受极端温度、水、风等自然灾害;有的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地区设施结构类型,光热性能不合理,与当地资源禀赋及劳动力结构不匹配;有的贪大求洋盲目引进国外设施装备,投入大、运行成本高、生产效益差。整体装备较为落后,设施种植机械化率仅为42%;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面积占比在70%以上。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总量不足,水产设施养殖池塘与传统网箱等装备老旧问题普遍存在。
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3-2028年中国智能化设施农业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显示:

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,效率高、产出高、效益高的特点明显。北方地区每亩蔬菜日光温室年均纯收入3.6万元左右。设施蔬菜每年仅生产环节需用工2000万人,产前产后服务环节还能带动大量就业。根据规划,到2030年,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,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,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%。

农业现代化需要人才支撑,今年计划把农事服务中心建起来,成立一支15人左右的服务队,从育秧到耕田、收割全程提供机械化服务。

据了解,种植业中的设施不光指的是温室大棚、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,还包括田间地头的公共服务设施,比如集约化育苗、冷藏保鲜、冷链物流和仓储烘干等。这些设施着眼产前、产后,既能解决小农户的技术、成本难题,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,增加效益。

根据规划,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(秧)中心建设项目,将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双季稻生产大县建设6000个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,建设育秧温室大棚、播种出苗车间和育秧设施设备,提高水稻集中育秧服务能力,助力提产增效。目前我国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,实现了产粮大县全覆盖。

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,利用生物发酵技术,将秸秆、尾菜、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基质代替土壤,每座温室可转化利用农废资源125立方米,年消纳农废资源量5万立方米以上,“既变废为宝、循环利用,又产出高品质的绿色果蔬,一举多得!”

据介绍,从土结构温室、石头大棚到高标准智能化连栋玻璃温室;从增温块御寒到太阳能电暖炕取暖……截至2022年底,酒泉市戈壁生态设施农业面积达17.6万亩,占全省戈壁生态设施农业面积的44%。

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30

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指出,引导潜力区实施非耕地设施农业开发。以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,以戈壁和盐碱地等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区为重点,有序推进西北戈壁、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等非耕地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化开发,带动全国新增非耕地现代设施农业100万亩左右。

根据规划部署,接下来,将推动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开发项目落实落地。在黄淮海和环渤海的盐碱地分布区域,建设200个千亩以上盐碱地设施农业园区。到2030年,累计建成500个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园区。

要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,促进设施农业集约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绿色化、数字化发展,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夯实农业强国建设基础。

首先,要明白,发展设施农业不是随意扩大设施农业的面积,而是要把产需平衡作为前提,把市场供需摸细,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质增效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,要有适合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才能获得最大效益,一些技术和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借鉴,但不能不考虑环境和资源特点完全照搬,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绿色发展,要把握低能耗、低成本、生态安全、高效高产的内涵,认准方向,因地制宜。

其次,设施种植的重点是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,提高生产标准化、绿色化水平和投入产出率,为粮食种植多腾出良田;设施畜牧要优化结构,在稳定提升家禽和生猪产能的基础上,支持牧区和农牧交错带合理增加牛羊舍饲圈养,提升规模化率和养殖效率;设施渔业重点是加快发展工厂化健康养殖,大力推进深远海养殖,提高资源利用率、单位产出率。重点在推广新技术、新设施、新机制上下功夫,坚持微改造、精提升,帮助经营主体提效增收。

《2023-2028年中国智能化设施农业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,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、发展现状、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,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、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、行业的发展建议、行业竞争力,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。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,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。

推荐内容